Please﹙請﹚是大多美國父母希望孩子在對別人提出要求時,必須說出的話。旅居國外的鄰居告訴我,他們會稱Please﹙請﹚為The magic word﹙神奇的字﹚,尤其當孩子忘記說時,藉此句話提醒孩子要說「請」。我們自稱禮儀之邦,必定不會忽略這禮節,我也不例外。
當然,並不是直接要求孩子用Please﹙請﹚,而是先要求他用母語說「請」或是「請幫忙」,三歲的女兒最常說:「媽媽,請幫忙倒水。」或是「媽媽,請幫忙打開(餅乾包裝)。」一次,我們一起出去吃飯,女兒的水喝完了,想再喝水,我希望他自己跟服務員說,他看到服務員過來我們這兒,就舉著杯子說:「水~!水~!」當下提醒她要說:「請幫忙」。很開心女兒主動、不退縮,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水,能成功引起服務員的注意;可是忽略了禮節這件事,讓我發現,雖然在家時,她能常說「請」或是「請幫忙」,但餐廳對女兒而言是個新環境,尚未習慣把「請」或是「請幫忙」應用到這裡的溝通互動中。在語言學習方面,這就是類化能力的不足。
有很多父母認為,孩子在家會說,就認為孩子到別地方也一定會,這可不一定唷!因為家庭是孩子熟悉的地方,口語表達上有既定的習慣,也較沒有壓力,但是換了一個新情境時,需要處理和面對的資訊變多了,可能出現遺漏,需要多一些經驗,才能幫助孩子處處都上手。換句話說,在語言學習上,孩子需要豐富的互動經驗,幫助他們熟悉習得的語句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常聽到「要給孩子豐富的情境」,因為這樣可以強化孩子能力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