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了TED去年11月上傳You Tube的一篇演講,演講中提到有人把英文當作是知識的學習,就舉了一位台灣女子為例子,她在台灣的學校成績都得高分,但到了美國卻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,同學們還以為她聾了…。聽到「台灣」耳朵就豎起來,雖然這不是個光彩的例子,也不是件新鮮事,這樣的情形,你我可能都已耳聞。因為,台灣人很注重考試,卻又不如對岸人強勢與勇於表現,再加上謙虛的文化,就淪為靜默者。然而,誠如這位講者所說,學習語言的原則之一,是當成嘴部肌肉生理的訓練,也就是要開口說!
過去的年代,長輩們盡他們的力量,給予我們學習英文的機會,值得感謝。然而,在強調「學習」的態度下,放學回到家,父母對孩子說:「快去唸英文!」英文變成學科,卻忽略了語言的本質,英文應存在實際的溝通中。上面的例子,讓大家知道這樣的態度需要修正,這個修正不是對孩子碎念說:「快去說英文!」孩子很早就知道,說歸說,做歸做。而是該從父母做起,在家開口說幾句英文吧!~~~因為父母的行為最能傳遞價值觀與態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