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

讀書

父母叫孩子去讀書,就是看看書、寫寫學校的作業、複習或預習課程內容、背誦課文,還有寫測驗卷。一直以來,認為讀書就是麼回事。最近,看了呂世浩老師的書,發現「讀書」才不是這麼回事!

引自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37327

呂世浩老師是台大通識課程的老師,台大學生說四年內修不到他的課,成終生遺憾,他在COURSERA開設的線上課程,選修人數超過四萬三千人,引起巨大回響。他是位歷史的老師,我通常看到歷史,便會閃得遠遠的,因為從國中開始,就疑惑為什麼要讀歷史?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記憶過去的事?跟我又有什麼關係?於是,在那時就計畫逃離歷史,上高中後自然組是絕對的選擇,一輩子就不用再念歷史!沒想到,呂老師的書解開了我國中時的疑惑,改變了我的觀點,提到很多值得學習的觀念,「讀書」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 書中提到讀書分為三個層次:
    第一層:誦書,背誦書中的內容。
    第二層:讀書,能分析、歸納書中道理。
    第三層:念書,將書中的道理放在心中去實踐它,而「念」是「念茲在茲」
           的「念」,不是用嘴「唸」。

過去的讀書觀念等同「誦書」這個階層,想想過去求學經驗,連分析書中的道理都是背下參考書的內容,為的就是得到一個正確答案,過了考試這一關再說,失去了思考的磨練,這就是填鴨式教育。別以為填鴨式教育從國中開始,早在幼稚園就有了。而且不知不覺地吞噬著孩子學習的能力,兇手就是父母!

大部分父母認為上幼兒園,就是要學習認字、算數、背詩詞等等,才有讀到書。幼兒園為了生存,得滿足家長的期待,上課教ㄅㄆㄇㄈ注音、算術加減、認字、看時鐘等等,一堆寫不完的練習本,幾乎將小學要學的東西提前硬塞給中大班的幼兒。這些孩子,在小學一二年級什麼都會,因此上課常放空;可怕的是,考試成績也很不錯,父母完全察覺不出任何問題,孩子就自傲、散漫、自在地過了兩年。到了小學三年級,孩子才驚覺課程內容沒學過,跟不上進度,放任了兩年,沒有建立主動學習的態度和思考習慣,想要跟上進度,特別辛苦,挫折多了,便容易放棄。


    父母對「讀書」的觀點,不僅直接影響孩子,也影響幼兒園後,再間接影響到孩子身上。這影響力看不見,卻很有力。這是個新的時代,也是個翻轉的時機,父母不能將過去教育經驗直接複製,貼在孩子身上,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教養觀點,才能培育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