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「錯!不對!」---這樣說才不對!

年幼的孩子正在學習人類世界的規則和定義,常會受到成人的指正,尤其是在認識數字和顏色時,最為明顯。常見的互動問答是

大人「這杯子是什麼顏色?
小孩「綠色。」
大人「不對,這是藍色。」
      或著,恨鐵不成鋼時會拉高聲調說「錯!這是藍色的!」

這是常見的互動過程,似乎沒有什麼奇怪之處。曾經在一次教學觀摩的過程中,發現自己也是這樣,經過討論後,才發現平淡無奇的自然互動,潛藏著批判與打擊。試想,若是個學習比較慢的孩子,需要比較多的練習才能學會分辨藍色和綠色,自然受到的糾正也比較多,每次在他的回答後,聽到的都是「不對」或「錯」這類負面的語言,可能只記得前面的話,後面的糾正都忘了,這猶如拿著棒槌敲孩子,三天兩頭這樣敲打,孩子的自信心不被打扁,才怪!然而,我們大人卻常對孩子說: 「你要有自信喔!」自信不是別人喊出來的,是在孩子日常生活互動中一步步建立的。



該怎麼減少對孩子的負面打擊呢?很簡單,若是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剛起步時,在回應的對話中把「不對」或「錯」刪除,直接說出正確的,如:「不對,這是藍色。」。另外,若孩子的平時的能力還不錯,也可運用比對的方式讓孩子去觀察比較,如:對著一枝藍色的筆說:「這是藍色的。」再問一次孩子:「這杯子是什麼顏色?」這個方式最大的好處,就是讓孩子有自己思考的機會。大人多一點的耐心等待,孩子就多一點時間強化自己的能力。


和孩子說話時,是不是也將這個否定的習慣帶入互動中呢?或許有,或許沒有,有空可以聽聽看自己說的話唷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